一個朋友37歲了,單身,互聯網工作,收入還不錯。但是女性的擇偶黃金期只有短短10年(20-30歲),現在有越來越短的趨勢。所以,結婚這件事兒其實不用考慮的太清楚,只要滿足自己的核心需求就可以提上日程。
錯過這十年,理論知識再豐富,社會已經沒有多少試錯空間。找伴侶肯定有些條件,身高顏值職業年齡家境婚史,根據自己的優先級列個排序,設個底線,符合哪個幾個條件就可以落地,減少時間成本。關于婚姻價值觀,彼此婚姻價值觀差不多就好。至于婚后的事情,現在不需要考慮,真的不屬于可控范圍。
擇偶其實跟辦企業的底層邏輯一樣,首先把自己當做一個產品,最終目標就是你這個產品怎樣成功的賣出去。
首先,你要想你這個產品面對的客戶是哪一搓?客戶畫像必須很清楚,你要找那一類人?
其次,客戶目標找好,就要想這樣的客戶群體,他的需求和痛點是什么?努力埋頭打磨好產品。
然后開始大量擴展渠道,他們這種人會出現在什么樣的場合。當然托親戚朋友,同事介紹也是一個獲取流量的渠道。
最后,有了大量的流量,就要看你的轉化了,能否轉化成交成功,關鍵在你的個人人設建設,也就是你的長期產品打磨,是否精準符合客戶的口味和需求。一旦轉化成功,成交自然不在話下。
37歲結婚,一是不可能找到真心互敬互愛的另一半了,除非你顏值高人品極好,二是37結婚,39生育,大齡整個養育孩子的過程都極其辛苦,除非享受這個過程,孩子的精力日益旺盛,你的精力日漸不足。就是找個老實人趕緊嫁了。降低預期,兩腳落地,別再妄想什么“嫁給霸道總裁”的幸福了。試錯了那么久, 不是也沒找到么?再繼續等,完全沒戲。宮女到歲數了,也開了眼看了熱鬧繁華了,該出宮嫁人了。人生中有些機緣轉瞬即逝,等到回過神來往往已經追悔莫及。